? 家校沟通经验交流材料-文秘在线-好文案网

家校沟通经验交流材料

发布日期:2022-11-12 08:32:47 浏览次数:237

      我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需要联合家长的力量,因为家校教育上的高度默契和一致,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效用。很多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表现不一致,如果家校沟通不及时,就无法全面考量孩子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与家长的联系不应太频繁,要把握好时机,要明白不同时候老师需要家长配合什么,所以,我很注重抓住家校工作中的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了解——营造家校共育氛围。开学初,我一般会在班群做好开学准备的通知,内容上会涵盖生活作息、学习准备、现阶段任务等,让家长看到老师的用心和细心。

开学第二周,我撰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老师的育人理念,给家长一些具象指引。(尤其适合新接班老师)

       第二阶段:预热升温——创造家校共育条件。开学进入一个月左右,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下达,班级也会结合学科开展一些活动,这时候就可以和家委取得联系,了解班级家委会成员以及以往做法,把本学期的班级铺排的工作大致向家委做一个介绍,尤其是少先队学先锋活动、智慧阅读平台等“大”面的工作,集结家委,共同优化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班风、学风的树立。

      第三阶段:趁热打铁——赢得家校共育支持。一般经过一个学期的班群的交流以及班级活动的开展,家长应该对老师、班级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些先进的育人方法、策略,家长也是需要学习、更新的。因此,每学期的家长会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紧紧抓住这个重要的沟通窗口,把本学期重点要和家长沟通交流的内容进行传达,千万不要让家长会成为一种形式,浪费彼此时间。

      活动育人,树立良好的班风,对优化学生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符合心理学中的“狄德罗效应”(睡袍效应),即从好集体到好的个人。所以,我认为家校沟通是非常必要、可行的,但是什么时候把家长请来学校,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如果没有达到良性的沟通,家长一来学校,往往就是从老师口中得知孩子犯了哪些错,从而恼羞成怒当众把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老师的“请家长”就成了“威胁”,我自己也会请问题学生来学校,但我一般的做法是分开家长和孩子,先解开家长的疑惑,再让家长根据我们讨论的结合回家好好教孩子。绝不是把问题简单地扔给家长。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一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都会满心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好。如果可以怀着一颗母亲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我想,各种问题就会慢慢得到缓解了。就像自己亲生的孩子,难道他表现不好就放弃他吗?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换着法子,不断改进教子之法,当老师何尝不是这样呢?

      毋庸置疑,家校携手,会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取得进步或者获得奖励的时候。那个时候把家长请到学校来,家长会感到有面子,学生更会感到有面子。学生会在心里感激老师对他的关爱。教育当然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我们肯定是不可能松开家长的手。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要有技巧地与家长沟通,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仅仅是投诉与发泄。

       其实如果不涉及学生品德的问题,没必要马上向家长反应,慢慢地跟学生软硬兼施地教育就是了。如果是涉及品行问题,老师可以抽空到学生家里家访一下。也可以利用早上家长送孩子来学校时或者放学家长接孩子时当面沟通。老师和家长拉拉家常,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再细细地告知家长,孩子在学校里有哪些不良的表现,请家长一起督促孩子改正。减轻家长和孩子的抵触心理。

      家校共育是我们教育的前提,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一定是有要事相商,或者接受表扬。千万不要把难得一次的见面变成单方面接受指责与呵斥,这样会适得其反。